茄子苗期、成株期均可發生灰霉病。幼苗染病,子葉先端枯死。后擴展到幼莖,幼莖縊縮變細,常自病部折斷枯死,真葉染病出現半圓至近圓形淡褐色輪紋斑,后期葉片或莖部均可長出灰霉,致病部腐爛。成株染病,葉緣處先形成水浸狀大斑,后變褐,形成橢圓或近圓形淺黃色輪紋斑,直徑5~10毫米,密布灰色霉層,嚴重的大斑連片,致整葉干枯。莖桿、葉柄染病也可產生褐色病斑,濕度大時長出灰霉。果實染病,幼果果蒂周圍局部先產生水浸狀褐色病斑,擴大后呈暗褐色,凹陷腐爛,表在產生不規則輪狀灰色霉狀物,失去食用價值
茄子灰霉病防治方法
重點抓住移栽前、開花期和果實膨大期三個關鍵,農業管理與生物防治相結合:
a、做好棚、室內溫濕度調控,即上午盡量保持較高溫度使棚頂露水霧化,下午適當延長放風時間,加大放風量降低棚內濕度,夜間適當提高溫度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。
b、及時摘除病果、病葉、攜出棚外深埋。
c、噴霧可選用50%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;50%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;
d、灰霉病發生嚴重時,可采用先熏棚,次日再噴霧的方法。
e、預防用藥: 分別在苗期、初花期、果實膨大期,使用(霉止) 50ml,兌水15公斤,每7—10天1次。
溫馨提示
1.殺菌劑不能與堿性農藥及生物制劑混用,以防出現藥害。
2.噴施時要注意天氣,避開高溫和多雨季節,盡量選擇早上或傍晚進行